首页 >> 统计报告 >> 2011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

2011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

2017年04月20日中国科技统计

 

       2010年,我国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也取得了新进展。

  一、全国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

1.研发经费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已达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倍多。R&D经费投入强度也进一步提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1.76%,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按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8.4万元,比上年增加3.1万元。

从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其中代表原创性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所占比重为17.2%,连续三年保持稳定。

从执行部门看,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8.5%。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稳固,体现在经费投入上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与2000年相比,企业R&D经费在各执行部门中所占比重提高了13.4个百分点。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达4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58%。在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2046.4亿元,增长24.1%;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2068.0亿元,增长31.2%

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显著增长的同时,科技人力投入也保持着稳步增长。据统计,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达到255.4万人年,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研究人员121.1万人年,占47.4%。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17.4万人年,占6.8%;应用研究人员33.6万人年,占13.1%;试验发展人员204.5万人年,占80.1%。企业研究人员占全社会比重为45.7%

2.科技产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专利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专利数量的提高。专利申请量达到122.2万件,比上年增长25.1%,授权量达到81.5万件,比上年增长40.0%,专利拥有量达到221.6万件,比上年增长45.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9.1万件,比上年增长24.4%,发明专利授权量13.5万件,比上年增长5.2%,发明专利拥有量56.5万件,比上年增长28.9%

全国共发表科技论文53.06万篇,比上年增长1.8%SCI数据库2010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2.1万篇,收录中国科技论文为14.8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0.4%,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仍排在世界第2位;EI数据库2010年收录期刊论文(核心部分)总数为48.0万篇,其中中国论文为12.4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5.8%,超过第2位的美国将近6个百分点,排在世界第1位;CPCI-S数据库2010年收录世界重要会议论文30.2万篇,中国作者论文3.8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2.5%,排在世界第2位。排在世界前五位的分别是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日本。

全国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42108项,比上年增长8.8%。从完成单位的类型看,企业完成16704项,占39.7%,是主要的重大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从应用重大科技成果的行业看,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占18.1%,稳居第1位;制造业占17.9%,仍排在第2位;农林牧渔业占13.9%,仍排在第3位;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10.9%,仍排在第4位,反映了重大科技成果应用与经济社会重点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if !vml]-->文本框:  &#13;&#10;<!--[endif]-->

 

据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市场统计,2010年度共签订技术合同23.0万项,比上年增加了1.6万项。合同成交金额3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平均每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迅猛,达到170.1万元,比上年增长19.7%

3.高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快速增长

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775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747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492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6%,占商品出口总额的31.2%。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明显,总量达到728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6.8%。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51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也显著提高,比上年增长7.4%

4.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

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5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0万元/人。综合能耗产出率由上年的9.3/千克标准煤提高到9.7/千克标准煤。

环境质量有一定改善。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实际排放量下降3.1%;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比上年减少29.3万吨,降幅达1.3%。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效果。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由上年的94.2%上升至95.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16.2亿吨,比上年增长17.1%

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32.3/百户,比上年增长13.4%;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45730.0万户,比上年增长19.1%;移动电话用户数85900.3万户,比上年增长15.0%

5.科技进步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有所改善

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893.0/万人,比上年增长22.5%;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749.9亿元,比上年增长8.6%;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人均工资56376.0元,比上年增长12.4%;从技术市场吸纳技术成果金额3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5%

在取得以上进步的同时,通过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一是在近年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宏观领域大幅度扩大资本投入规模,且总体科技投入水平有所提高的态势下,从部分科技投入指标看,各地区表现良莠不齐。有近一半地区的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等指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有20个地区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与全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系数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有26个地区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备费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二是全国企业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上年降低了0.03个百分点,全国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了0.52个百分点,15个地区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同程度低于上年,全国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比上年下降了2.15%,有21个地区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低于上年。说明企业确实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有所减弱。

三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延续之前6年的下降态势,今年比上年又下降0.32个百分点,18个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1个地区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低于上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下降了0.37个百分点。

四是在劳动生产率和综合能耗产出率普遍提高的同时,资本生产率全面下降。全国只有广西、北京和黑龙江的资本生产率高于上年。在中央和地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之时,这些现象应引起关注。

表1: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主要指标与上年比较

     

 2010

 2009

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人/万人)

256.85

255.78

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人/万人)

893.00

728.72

万人R&D研究人员数(人/万人)

9.03

8.63

企业R&D研究人员占全社会R&D研究人员比重(%)

45.75

45.36

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

1.76

1.70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

4.58

4.23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

2.15

2.15

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0.93

0.96

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

0.69

0.72

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篇/万人)

2072.72

2270.04

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项数(项)

319.00

337.00

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项/万人)

14.58

10.95

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项/万人)

1.05

0.75

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项/万人)

3.39

2.02

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万元/万人)

291.34

227.68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8.80

9.1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1.26

11.22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31.21

31.37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16.82

17.34

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2.18

12.16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

23.77

24.14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21.42

19.94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4.50

3.49

资本生产率(万元/万元)

0.35

0.36

综合能耗产出率(元/千克标准煤)

9.67

9.29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5.32

94.24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7.14

67.76

化学需氧量排放达标率(%)

100.00

99.63

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

100.00

100.00

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台/百户)

32.31

28.49

百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户/百人)

86.01

79.49

万人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户/万人)

3410.37

2876.96

①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②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均为“规模以上”数据。

 

二、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评价

根据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可以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参见图1):

第一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05%)的地区,和去年的排序相同,仍为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和江苏。

第二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05%),但高于50%的地区,包括辽宁、陕西、浙江、福建、湖北、山东、黑龙江和重庆。

第三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50%以下,但高于40%的地区,包括吉林、四川、湖南、甘肃、内蒙古、河北、山西、安徽、青海、新疆、海南、江西和河南。

第四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40%以下,但高于30%的地区,包括宁夏、广西、云南、贵州和西藏。

2011监测与2010监测比较,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比上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福建、江苏、黑龙江、重庆、西藏、江西等6个地区高于这一增幅(参见图2)。浙江、北京、甘肃、辽宁、河北、上海、新疆、吉林和湖南低于上年水平。

与2010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的排序比较,多数地区位次变化不大,上海、北京和天津仍位居前3位。西部部分地区位次变动较为明显,内蒙古比上年上升3位,新疆比上年下降3位。


 

                      2011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2010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图1 各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排序图


 

                                             图2 各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提高百分点排序图

编辑单位: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所

供稿单位:全国科技进<!--[if !vml]--><!--[endif]--><!--[if !vml]--><!--[endif]-->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

<!--[if !vml]--><!--[endif]-->  <!--[if !vml]--><!--[endif]-->发送范围:部领导及部内有关厅、司和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和直属单位等部门的科技主管部门,人大教科文卫委、政协科技委,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体改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

 

 

 

 

 

相关文章